第646章 龟甲现造化残片
混沌虚空之中,随着无归道人敲响那龟甲,一声声玄妙的声音犹如大道之音,在那虚空之中响动,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极,八卦,九宫,十方,天地,造化,生死,幻灭,过去,未来。 随着无归道人的敲响龟甲,三千大道顿时运转,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奥妙难言的大道至理不断演绎!光晕盎然,道韵十足,一股股世界之力,化作长河,遍布混沌,无匹的力量,只见无归道敲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声音也是越来愈大,初时不过细微震动,发展到最后的时候,却是震动洪荒天地,众生心中震颤,便是混元圣人,也感到了一股莫大的力量,从心底涌出,不由惊骇的看向无归道人的方向。 终于,在敲到第七七四十九下的时候,无归道人手中的天机蓍草猛的向下一砸,犹如流星陨落,重重的落在龟甲之上,便听咔嚓一声,犹如天道崩碎一般,龟甲碎裂开来,道道裂纹直冲天际,四十九道光华,编织成网,纵横混沌,隔断混沌,演化无量造化。 一片青华之中,便见一块玉珏,缓缓悬浮,从那碎裂的龟甲之中悬浮而出,落在无归道人的眼前。 “造化残片?”看到这一幕,耶和华似乎想起了什么一样,脸色骤变,急急忙忙的看向那头顶的书册,伸手一指,想要将那书册收起来。 只是,事到如今,又如何能由的了他,杨眉大仙见状,手中杨柳挥动开来,这株柳树高不过三尺大小,却是枝叶繁茂,菁华喷涌,丝丝缕缕垂下,宛若丝绦。柳树挥动,万千丝绦垂落,随风舞动,如丝如缕,烟气流转,氤氲清新,千重门户开启,与三千世界相连,层层空间宝光之中,也不知道隔绝了多少空间之力,那耶和华和命运之书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近在咫尺,可是在杨眉大仙的神通之下,已然相距甚远。 与此同时,通天教主也动了,剑光翻转,脑后功德金轮显化成形,其势浩然若大,气势恢宏,袅袅不绝,奔腾不息,纵横三万里,功德金光照耀天地八方,无数天使梵唱,圣灵祈祷,顷刻间化作一股青烟,随风而散。 通天教主一掐剑诀,青萍剑一拍,上下乱窜,剑光赫赫,长剑对着虚空连连刺下,一朵栩栩如生的青莲轻姿而摇曳,显化成形,莲叶翠绿,莲茎舒张,莲花鲜花,异香袭袭,无量剑气伴随青莲,锋利如斯,撕裂空间。 左手一抓一放,掌心之中雷光闪闪,轰隆不绝,紫府星辰移位,无量星屑团团落下,围绕通天教主,身躯一涨,化作万丈高下,脑后功德金轮照耀洪荒,无量梵音吟唱不绝,虚空之中紫气纵横,瑞彩庆云频频而现,贵不可言,妙不可语。 剑气环绕,将那耶和华死死的围困中央,那耶和华便是道行精深,足以与无归道人,老子接引这等圣人顶尖相抗衡,到底也不能无视圣人神通,更不要说杨眉大仙与通天教主联手,便是无归道人也要小心应对。 如此,拿来还能抽出手段,收回那命运之书呢? 只见无归道人伸手一指,手中那造化残片,顿时绽放道道豪光,与此同时,耶和华那顶上书册,也是神光变化,显露出一方造化残片来,三块造化残片,在虚空之中,按三才之势,不断融合,无归道人手中的天机蓍草,也是不住的变化,滚滚玄光,融合一起,三块造化残片,分按天地人变化,落在无归道人眼前。 看着眼前的三块造化残片,无归道人眼前,不由浮现出,当初自己被诸圣封印之时,为了破封而出,沉沦在无尽大道之中的景象。 当时,命运长河之中,大道果位显化,便是圣人之尊,道心坚如磐石,却也被那果位撼动,哪怕无归道人知晓其中无量危机,却也难以控制心中道心,却是因为,大道果位,乃众生之所想,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当年盘古为求大道,明知开天辟地,十死无生,却毅然以大毅力,开辟天地,身陨洪荒。 道之吸引,却是比后世任何游戏,欲望,来自于毒品的威力,更不知强盛多少,因此,面对那不知真假,陷阱重重的大道果位,无归道人,还是忍不住伸出了手掌,朝着那大道果位抓了过去。 越是接近大道果位,无归道人的道行也是不断的增长,就在他即将握住那大道果位的时候,却是心神一动,在那无量造化的圣人烛照之中,神念超出洪荒天地,无视混沌胎膜,穿越混沌之海,落在混沌深处,感受到一道人的存在。 与此同时,那道人也感应到了无归道人的存在,睁开双目,两人神念相交,便见那道人站起身子,朝着无归道人打了个稽首道:“见过无归道友,多年不见,道友道行精进如斯,倒是叫贫道汗颜了。” “福身无量天尊,杨眉大仙,龙汉初劫,大仙身往混沌深处,不想今日还有再见之机,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无归道人见状,也是连忙还礼,哪怕对方未曾证就混元,道行比之自己也是只强不弱。 “何喜之有,吾在混沌之中,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时光,迟迟不见成道之机,幸好,今日得见道友,反而明了了吾成道之法。”杨眉大仙笑道。 “大仙此言何意?”无归道人闻言一愣。 只见杨眉大仙缓缓说道:“此事却要从天地初开之际说起,想必道友也知道,天地初开之际,盘古为大道之子,欲开辟天地,以力证道,成就无上大道果位,只是想要成就无上大道果位,便要超脱天道控制,如此,天道如何能忍,因此有那三千混沌,应运而生,相阻盘古成道。” “结果,盘古与三千混沌大战,无数混沌身陨,只留些许,而盘古也因此气力衰竭,开辟天地之后,力竭而亡,无以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