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
抵抗只是一边倒的屠杀,士兵们已斗志全无,中路军大将王虢没有选择余地,只得下令放弃抵抗,全体投降。 这时,一名将领奔来大喊道:“把兵器和盔甲放在原地,将士去北面集中,只要是诚心投降,晋王殿下会善待所有将士!” 两万将士一颗心放下,纷纷脱去盔甲,放下兵器,一队队士兵向小镇北面走出,他们走出小镇,立刻有晋军骑兵出现,在两边监视他们。 这时,郭宋率领两万骑兵也赶到了,他立马在高处,望着一队队投降士兵从前方走过,他意外发现,所有士兵年纪都偏大,或者偏小,要么四五十岁,要么只有十几岁。 “殿下,这些都是老弱之军吧!”裴信在一旁道。 郭宋淡淡道:“朱泚军队还是很狡猾,知道我们是用骑兵追赶,所以用老弱之军来吸引我们,他们主力都从东南和西南撤离了,两侧都有森林,一旦进入森林,骑兵就不好追击了。” 裴信沉吟一下道:“他们骑兵不多,或许卑职还能在黄河边截住他们。” 郭宋摇了摇头,“不用追击了,我们夺取河北已经是最大胜利,由他们去吧!” 两万军队全部投降,都是老弱之军,老的老,小的小,几乎没有青壮,郭宋命令所有士兵登记后,每人发一贯钱和两斗米,放他们各自回家,降兵们无不感激涕零,带着钱和粮食,三五成群,结伴返回各自家乡。 随着朱泚军队全部撤离河北,耗时一个多月的三家猎魏之战终于结束,魏国灭亡,李纳和朱泚被赶回黄河以南,晋国占领了除了辽东意外的河北全部土地。 战争结束,两大难民营的一百三十余万逃亡难民开始陆续返乡,郭宋随即任命参事刘梓为河北安抚使,王侑为安抚副使,恢复原魏国领地的经济和秩序,又任命陆展为河北盐铁转运使,任命刘强为河北南部肃政台巡查使,任命李冰为黄河北岸防御使,率军五万驻防黄河北岸。 二月中旬,郭宋率领七万大军离开了河北,返回了长安。 ......... 长安正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柳叶发出嫩芽,麦田里抽出了新苗,一群群小鸟在空中叽叽喳喳飞过,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长安城内到处是年轻的士子,足有数万人之多,又是一年一度的科举要开始了,这些士子大多是去年来长安参加过科举,今年又来了,十分轻车熟路,西安门大街的酒楼几乎都已爆满。 这天中午,在西大门大街明珠酒楼内,韩愈、萧臻业和陆楠三人坐在一起饮酒叙旧,只有谢长明在原州百泉县没法回来。 “一晃就一年了,一年前我们在这里告别,现在又看到那么多新人像我们一样踌躇满志,我感觉我们都老了。”萧臻业望着其他桌上的士子,忍不住叹了口气。 “萧兄好像变了很多,说话老气横秋,而且还没有抱怨了。” 韩愈笑眯眯道:“看来这一年萧兄经历不少事。” 萧臻业淡淡道:“我能经历什么事,整天坐在书库里枯燥无聊,哪里像韩老弟,变得又黑又瘦,一定很忙很充实,做出了业绩,所以才得到了提升。” 韩愈这次来京城是接到了升调令,即将赴沧州鲁城县出任县令,萧臻业也同时接到调令,赴德州清平县出任主簿,萧臻业是平调,但韩愈却是高升,着实把陆楠羡慕坏了。 “你们两个,才一年啊!居然就挪位子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般要四年才有机会升半级,八年才有机会升官。” 陆楠叹息两声,举杯道:“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恭喜你们高升,希望两位将来拜相后,多多提携老友!” 韩愈笑道:“我这个升官谈不上庆贺吧!奉先县好歹是京畿赤县,十几万人口,鲁城县才一万余人口,除了抓鱼就是晒盐,我倒觉得有点像流放一样。” 陆楠恨恨道:“你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从从八品升为从七品,还是一县主官,你居然还说自己流放?那你把机会让给我,我愿意去流放。” 这时,大街传来童子的叫卖声,“快报!信报!河北最新战况。” 韩愈连忙起身道:“我去买两份报纸!” 萧臻业一把拉住他,“别急,掌柜会送上来的。” 韩愈坐下不好意思道:“奉先县拿不到当天的报纸,总是会晚两天,我也想看到最新消息呢!” “喏!来了。”萧臻业目光向楼梯挑去。 只见掌柜拿上来十几份报纸,众人纷纷索取,韩愈取了两份回来,一份《长安快报》,一份《天下信报》。 《长安快报》的头版头条也是时事,但只有一句话:‘朱泚大军被赶出河北,两万秦军士兵被俘。’ 相比之下,《天下信报》就详细得多,细节、评论一样不少。 韩愈点点头道:“黄河以北终于被统一了。” 陆楠却喜欢看《长安快报》,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看得津津有味。 “这里有篇文章是我写的。” “哪里?哪里?”韩愈和萧臻业连忙凑上前。 陆楠指着第三版一篇文章道:“就是这篇,苏州饮茶八法。” 韩愈读了一遍笑道:“想不到陆兄这么精通喝茶?” “废话,我家就有茶园,还有制作茶饼的茶坊,江南茶饼有六成都是陆家制作的,你说我会不会喝茶?” “那陆兄有没有好茶?” 陆楠笑道:“等你上任之前,我送你五斤上好茶饼,算是我的贺礼了,老萧也一样,不过萧家的茶也不错啊!” 萧臻业撇撇嘴道:“萧家的茶与我无关,你不能因为萧家有茶就不给我了,五斤茶,一两都不能少!” .......... 下午时分,韩愈来到吏部司报道,接待他的是一名吏部司员外郎,叫做吴登。 大厅内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人坐在一个稍微安静的角落。 吴登将一份档案袋放在桌上,每个官员可以科举开始,都会建立一份档案,里面包括官员的科举成绩、试卷、吏部的各种考评等等。 韩愈虽然入仕才一年,但他的资料却已经有厚厚一叠了。 “盐铁司对韩县尉的评价很高啊!” 吴登看了几分评价,都是盐铁司给的,韩愈这一年的仕途,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奉先盐池,为他盐场的正常运作耗费了大量精力,吃住在盐场,日以继夜地维护着盐场的运作。 事实上,如果没有地方官的协助,光凭几个盐铁司的官员,根本无法维持盐池的生产。 “我想这应该就是韩县尉能升任鲁城县令的原因吧!” 吴登看完资料,又对韩愈道:“鲁城县是重要的海盐产地,但鲁城已经换了三任了县令,都只做了两三个月,所以盐铁司向吏部推荐了你出任鲁城县令,按照正常的升迁规定,你至少要四年后才有机会,这一次是情况特殊,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为什么都只做了两三个月?”韩愈不解地问道。 吴登摇摇头,“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应该盐铁司会和你谈,我这里只是告诉你,你可以选择不去,然后继续回奉先县做校尉,不影响你的仕途,可如果你去了,最终干不下去,那就会在你的履历上留下重大污点,可以说你的仕途就完了,所以我劝你要慎重考虑。” 韩愈想了想道:“我能不能先和盐铁司谈一谈,具体了解什么事情,然后再考虑怎么选择?” “可以!” 吴登收起档案道:“你去盐铁司找张文应,你认识吧!” 韩愈点点头,“我现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