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宠妃
徐础回到谷中,受到众人的欢迎,得病的老仆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抓住徐础的胳膊上看下看,好像十年没见过面,最后道:“皇帝没赏给公子什么吗?” 徐础笑道:“皇帝的召见就是最大的赏赐。” “哦,也对,见过皇帝的人才有几个啊?而且我家公子更了不起,是被皇帝请去的……” 回到卧房里,张释清道:“皇帝给你出什么难题了?” “咦,你怎么猜到的?” “我是看出来的,一见面我就知道你有心事,别隐瞒了,说出来让我听听。” 徐础于是再不隐瞒,将严、兰两位编修以及皇帝的话大致复述一遍。 张释清听罢,第一个念头却不是此事有多么为难,“宋取竹什么人都敢用,对敌人的部下他也放心?” “这是皇帝的本事。” “嗯。你知道是谁害死皇后之父?” 徐础点点头。 “告诉皇帝真相不就得了?” 徐础没吱声,张释清等了一会,恍然大悟,“原来……你怎么回答的?” 徐础正要开口,三个孩子推门跑进来,一个接一个扑来,抱住徐础的大腿叫父亲,最小的一个无腿可抱,蹦跳着去够他的手。 大些的孩子七岁,一个是徐础的长子徐埙,一个是田匠与冯菊娘的女儿田熟,两人一块长大,对娃娃亲尚还懵懂,见到双方父母却都用同样的称呼,经常为谁年长几天而争吵,小的一个刚刚四岁,是幼子徐篪,天天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面,有样学样。 哄走三个孩子,徐础向妻子道:“我对皇帝说,‘当时便不知情,事隔十几年,回忆往事更是如隔重重云雾。’” “回答得很好,可皇帝不肯放过你?” “嗯。”徐础叹息道。 “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让你为他证明清白?借你之手除掉郭时风?严微与兰若孚又是谁的人?”张释清越想下去反而越糊涂。 “等等再说吧,我想置身事外,怕是难得如愿。” “贵为天子,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非要拉你下水?你已退隐多年,没参与大楚定鼎啊。”张释清抱怨道。 徐础的确不能置身事外,回谷的第三天,邺城来人,宣召徐氏夫妻一同进城。 张释清十分纳闷,“我又不认得皇帝,为何召我?” 到了邺城才知道,要见徐础之妻的人不是皇帝,而是皇帝带来的宠妃。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种殊荣,张释清虽不情愿,还是独自前往行宫。 徐础住在谭无谓府中等候。 皇帝一住十余日,谭无谓终于能得些空闲,当日正好在家,邀请徐础到书房饮茶聊天,讲述天恩浩荡,“古语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今天子却非如此,重用功臣而不疑,历朝历代可有这样的明君?” 徐础笑着摇摇头,打定主意再不劝人。 聊来聊去,谭无谓道:“九州虽然一统,天下尚有不识时务、负隅顽抗之辈,陛下将要继续征伐,请我出任大将。” “恭喜君侯。” “徐先生也以为这是好事?” “是好事。” 谭无谓长出一口气,笑道:“我喜欢带兵打仗,可惜猛兽尽除,唯余狐鼠,胜之不显真本事。” “陛下请君侯为将,想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那倒是。唐将军可有重新出山之意?他虽然失去一臂,威名犹在,我不用他上阵,出现在军中即可。” “唐为天弃武从文,刚有起色,如今连马都不肯骑,不必说从军了。” “唐将军居然从文——还是徐先生本事大些。既然他不肯,那就算了。徐先生呢?可愿随我去赏塞外风光?” “塞外仍不肯服从天威?” “哈哈,徐先生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贺荣部十几年前遭遇重创,如今稍有恢复,晋王沈耽逃入塞外之后,娶前单于大妻,念念不忘南下争鼎,乃陛下心中第一大患。又有辽东小国,举天成旗号,操控诸小蛮夷,时有南窥之心。陛下担心两方结盟,因此以巡行为名,准备暗中大军出塞,灭此两敌,一劳永逸。” “塞外确是大患,然则别处都已臣服大楚了?” “西凉杨氏称臣却不送质,亦不许朝廷委任官吏。唉,我初为陛下带兵时,多得杨氏之力,希望他们能得善终,陛下也说,杨氏并非大患,只要别生野心,可以一直羁縻之。有件事,徐先生应该听说过吧?” 徐础笑道:“君侯此话太过宽泛,我不知所指。” “降世军留在凉州,成为杨氏之兵。” “这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嗯,还有,金圣女……如今是凉王杨猛军之正妃。” 徐础摇头,“我没听说过。” 见徐础神情坦然,谭无谓放下心来,但也不细说,又道:“再就是益州铁家,虽然他们很早就投靠大楚,立下诸多功劳,野心却大,同样不接受朝廷派官。这些年来,蜀王逐渐年长,铁家野心更大,三番五次向朝廷索要汉州,说是铁家将要归政于蜀王,想去汉州安身。陛下为此头痛不已,念其功多,不忍加罪,但是我觉得铁家若是再不收敛,难得善终。” “铁家确有些不识时务。” “除此之外,淮、吴一带尚有小股叛军,不劳陛下操心,地方自能剿平。” 徐础点头,差点想说,冀州邺城王亦是皇帝心中大患之一。 谭无谓全没想自己身上,叹道:“我只担心杨氏,朝廷虽然可以羁縻之,但是诸患皆除之后,凉州就会成皇帝的眼中钉。徐先生与凉王比较熟,或许可以写信劝说……” 徐础摇头,“我与凉王有过数面之缘,不算熟悉,且有十几年未通音信,我若此时写信,凉王必然以为是朝廷指使,心生疑虑,反生祸乱。” “说得也对,呵呵,徐先生已是世外之人,我不该再引你入世。但是有一件事,必须请徐先生帮我个忙。” “君侯请讲,但凡是我力所能及之事,绝不推辞。” “肯定力所能及,而且也不用你出山。是这样,我刚才说徐先生是‘世外之人’,绝非虚言,思过谷虽在邺城治下,但是谷中之人一直未入籍簿。本来我想这不是什么大事,用不着骚扰徐先生,可是不知是谁泄露消息,传到京都,一些朝臣对此颇有不满,以为普天之下……” 徐础打断谭无谓,笑道:“此事其易,君侯派人将我们入籍便是,谷中现有四十七口。” “徐先生帮了我一个大忙。”谭无谓也笑道,“徐先生请放心,虽然入籍,但是我会交待下去,免除思过谷的一切赋役,莫说四十七口,就算是四百七十口,邺城也承担得起。” “君侯才是帮我一个大忙。”徐础拱手称谢,心里纳闷,谭无谓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客气? 又聊许多,谭无谓才小心翼翼地问:“陛下可曾在徐先生面前提起过我?” 原来谭无谓心里还是不够踏实,也知道自己以外姓而做一方诸侯,易惹忌惮。 徐础回道:“外泄圣言,乃大不敬之罪,但是谭君侯问起,我不能不答,只能说‘只字未提’。” 谭无谓重重地松了口气,对他来说,这就够了,再不多问,接下来的时间里纯是闲聊。 徐础告辞,回到住处接到行宫传来的口信:夫人张氏要留居两晚,然后会被送回思过谷。 徐础进城居然只是陪行,并未受到皇帝再次召见。 徐础次日一早返回谷中,别人问起,他说皇帝宠妃是张释清故人,因此多留两天。 邺城官吏当天下午赶来,给谷中诸人登记造册,自此进入户籍,不再是“世外之民”。 徐础并无隐瞒,但是为谨慎起见,将马轼之名写为“徐轼”,入徐家之籍。 又过一天,张释清被准时送回谷中,随行数十辆马车,带回的礼品之丰富与珍贵,连见多识广的冯菊娘都感到惊讶,“这是连半座皇宫都给搬来了吧?” 面对众人询问,张释清一律笑而不答,回到卧房,才向徐础道:“料事如神的徐先生,猜猜皇帝带来的妃子是谁吧。” “我只能想到一个人。” 张释清叹道:“又被你猜中,我若不问,你能想到吗?” “你若不问,我心里有三四个人选,你一问,只剩一个。” 张释清笑道:“缤纷居然成为皇帝的宠妃,这真是……幸亏当年我没有坚持去找她回来。” 缤纷原是张释清的侍女,冒她的身份被贺荣人俘虏,辗转南下,被徐础托付给当时的宋取竹夫人麻七姑。 “你不……生气?”徐础问道。 “我为何生气?”张释清诧异道,“因为我的丫环成为帝妃,而我只是平民之妻吗?嗯,我很生气,你去争夺天下,给我搏一个皇后的身份吧,或者让两个儿子努力,我做皇太后。” 徐础笑着劝慰,张释清这才释然,继续道:“我总算问清楚怎么回事了,还真是麻烦。” “哦?” “皇后想要为父报仇,也想杀郭时风,但他是百官之,又无真凭实据,所以这件事不能通过法司动手,也不知也是谁献计,想借修史给郭时风致命一击,所以牵连到你身上。” “除了杀父,皇后与郭时风还有仇怨?” “那是早年的事情了,郭时风曾力劝皇帝立益州铁妃为皇后。” 宋取竹与宁王决裂之初,益州的帮助至关重要,为此他与铁家联姻,娶来铁鸢的一个妹妹。 “如果当时我在皇帝身边,怕是也要支持郭时风。” “这就是退隐的好处了。缤纷自己也有件事求你。” “求我?” “缤纷生了一位皇子,今年十岁,想要拜你为师,明天就送过来。” 徐础现事情越来越乱,多年的平静好像全是假象,就为静待今日的时机,给他重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