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聚
登基后的建安帝,颇为勤勉,每日早早起床。先领着萧皇后到椒房殿给俞太后请安,一起用过早膳后,再去临朝理事。 天子登基大典后,紧接着便是册封皇后之礼。 皇后的册封礼,比天子登基礼要简单得多。不过,也需整整一日。要进太庙祭告先祖,皇后住进椒房殿,也应持有凤印。 这方凤印,是中宫皇后的权势象征。 中宫皇后要宣凤旨,需用凤印。要执掌六宫,也需有凤印。 就如天子,没有御印,怎么号令群臣? 偏偏俞太后安然住在椒房殿里,丝毫没有搬出椒房殿之意。那方凤印,也被俞太后牢牢把持在手中。宫中各处的女官掌事,皆对俞太后俯首听令。 萧语晗这个皇后,除了一个皇后的虚名之外,竟和以前一般无二。 萧语晗能甘心吗? 当然不甘心。 可不甘心也没用。只有身在宫中,才知俞太后在宫中之威势。别说她这个皇后,就是建安帝,对俞太后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怠慢。 萧语晗委婉地在建安帝面前提了一回:“……臣妾已是皇后,住在东宫里,颇有些不便。” 建安帝瞥了萧语晗一眼:“搬寝宫一事,暂且不急。母后住了几十年的椒房殿,一时不愿搬走,也是人之常情。你还年轻,等上一等也无妨。” 对建安帝来说,先在朝堂站稳脚跟,拉拢朝臣才最重要。后宫之事,只能先袖手不管。免得俞太后心中不痛快,给他使绊子。 萧语晗只得继续忍气吞声。 …… 新帝登基后,谢明曦便随盛鸿回了七皇子府……现在已经改做蜀王府了。连匾额也换了一回。 顾山长在昌平公主府住了数日,眼见着顾清的伤势渐有好转,便回了蜀王府。 师徒一别多日,再次重聚,各自心中欢喜。 “师父,你瘦了许多。”谢明曦有些心疼地低语。 顾山长确实清减了不少,神色间也有些郁郁,打起精神笑道:“你们身在宫中,我整日惦记你们母女。之后阿清又出了事,我心中焦虑忧急,哪里吃得下睡得着。好吃好睡几日,便养回来了,无需忧心。” 谢明曦深深看了顾山长一眼:“师父和母后闹翻了?” 顾山长:“……” 顾山长拒不肯认,迅速张口道:“没有的事,你别胡乱猜疑,我和太后娘娘相交多年,岂会因一点口角就闹翻?” 谢明曦略一挑眉:“这么说来,还是闹口角了?” 顾山长:“……” 弟子太过聪明了,也不是好事啊!做师父的想隐瞒一二都不易。 顾山长见瞒不过去,便轻描淡写地将自己进宫劝慰俞太后之事说了一遍:“……说起来,也怪我太过多事。太后娘娘自有主张,我说什么都无用。索性也不多这个嘴了。以后我随你们去藩地,山高水远的,不操这份闲心便是。” 不等谢明曦张口安慰,便笑着抱过阿萝:“这么多日子没见,阿萝愈发可爱了。” 顾山长拒绝就这个话题深谈交流,谢明曦也不勉强,顺着顾山长的话音笑道:“是啊,阿萝长大了许多。” “孩子还小,隔几日就变个模样。”顾山长越看阿萝越是喜爱,伸手轻抚阿萝细嫩的小脸:“可惜阿萝满月酒未曾操办,到了百日,又正逢新帝登基,也未能办一回喜酒。” 谢明曦随口笑道:“殿下已打算上奏折,自请就藩。待日后去了藩地,我们为阿萝好生办一回周岁宴。” 顾山长笑着应了一声。 “启禀蜀王妃,”从玉等人也跟着换了称呼:“陆大少奶奶和李大少奶奶联袂来了。” 好友前来,谢明曦心情颇为愉悦,笑着说道:“快些让她们进来。” …… 林微微和方若梦都还年少,建文帝离世时,她们两人都无进宫跪灵的资格。算起来,和谢明曦皆是两个多月未见了。 见面后,先互相打量一番。 “你瘦了一些。”林微微有些心疼。 方若梦接了一句:“精神倒是尚佳。” 谢明曦轻笑一声说道:“你们两个,倒是都胖了些。” 林微微早产颇伤身子,细心将养了几个月,总算丰润了一些。至于方若梦,苗条的身形更是圆了一圈不止。 “你就别取笑我了。”方若梦自嘲不已:“我整日为两个淘气的混账小子头痛。不知怎地,半点没瘦,越发丰润了。” “往日的衣裙,现在都不能穿了。倒是有借口多做些新衣。” 谢明曦和林微微齐齐笑出了声。 方若梦也算熬至苦尽甘来。 生了一对双生子后,方若梦在夫家站稳了脚跟。如今李默和李湘如心生隔阂,极少来往,夫妻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心宽体胖,这句话用在方若梦身上,非常恰当。 说笑一番后,林微微忽地低声道:“蜀王殿下是否有意早日就藩?” 谢明曦心里一动,不动声色地反问:“你为何忽然问起这些?” 林微微并未卖关子,轻声道:“朝中动向,祖父了然于心。昨日晚上,陆大哥将此事告诉我。并和我商议,想随蜀王殿下去蜀地做官。” 谢明曦:“……” 谢明曦极其罕有的震惊了一回,脱口而出道:“林姐姐,你不是在和我说笑吧!” 以陆迟的出身,以陆迟的才学,根本无需外放做官熬资历。留在京城从六品官做起,不出意外,熬上十余二十年,便能稳稳地做一部尚书。 方若梦显然也未料到林微微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同样错愕不已地看向林微微。 前程似锦的陆迟,为何忽然要去蜀地做官? 林微微收敛笑意,一脸正色:“谢妹妹,这等大事,我岂能随意拿来说笑。” “陆大哥一直有离开京城外放做官的念头。只是,他之前一直犹豫不知该去何地。蜀王殿下有意就藩,陆大哥便想着一同去蜀地。既能开拓眼界,亦能增长见闻。或五年,或十年,待磨炼出来,再回京城进六部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