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在线阅读 -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两大飞机制造基地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两大飞机制造基地

    不只是黄峰意识到庄建业和自家的上级领导就航空业务问题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场的专家组专家们同样看到了这一点。

    然而与黄峰那种五味杂陈不同,这些专家组的专家们却是各自松了口气。

    毕竟国内的两大航空制造业豪门终于可以厘清各自的业务范围,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对于航空工业整体而言是绝对有利的。

    当然,轰炸机和舰载机的归属明确并不等于双方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就会减少,比如说运输机和航空发动机双方的竞争就非常的激烈。

    中国腾飞不断强化运—18nb的优势地位,而航空工业集团则希望借着运—9东山再起。

    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更是如此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次势力范围的划分算是开了个好头,最起码预示着这两大豪门在某些时候是能坐下来谈的,不至于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无限制内耗下去。

    这些专家组的专家怕就怕双方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不顾一切,届时损失了可是国内航空工业的整体利益,好在双方竞争归竞争,关键时候还是能守得住底线,这就可以了。

    至于因为此事,中国腾飞正式脱离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成功航空工业集团以及西北航空工业集团这类单纯的生产企业,成为比肩航空工业集团这类原航天工业部改组而来的综合性航空工业复合体般的巨无霸。

    在场的专家组专家到没有什么特别的惊讶,因为这几年中国腾飞的发展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综合实力方面早已超越不同的航空生产厂,达到航空工业复合体的程度。

    只不过缺少一个标志性的契机,宣告自己可以与航空工业集团事实上平起平坐罢了。

    如今靠着全新的工业制造模式,逼迫航空工业集团不得不承认中国腾飞的江湖地位,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毕竟中国腾飞不靠着优良的软件和智能化的创新能力,在高端航材、先进加工设备、航空发动机等方面也会达到同样的目的,没办法,谁让中国腾飞这么多年积累的绝活儿太多了,随便露两手就能搅动着航空领域,甚至是整个工业界都动荡不安。

    所以这些专家们对中国腾飞咖位上升并不意外,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的是接下来中国腾飞该怎么走。

    对此这些专家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因为结束这次中国腾飞的考察后没多久,中国腾飞在航空领域的大动作便是一个接着一个。

    最先落地的便是斥巨资扩建位于徽省的沪南航空制造厂,不但将所有的设备更换成清一色的中国腾飞主打的nb系列和dl系列专用生产设备,而且还将jsnb系列软件,wcznb数据库以及其他配套软件,配合数台大型计算机,构建成一个现代化的超级自动化航空生产厂。

    结合新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新的沪南厂成为中国腾飞fcnb系列民用飞机的生产基地。

    以此为契机,沪南厂在港股的ipo也顺利落地,凭借着国内对fcnb—200-200\\300\\400系列客机的强劲需求和现代工厂,沪南厂的市值一下子飙升到1500亿港币,从而跻身蓝筹,成为国内航空制造第一股。

    待两年后,整个制造基地全部建成,第一架交付东方航空公司的fcnb—200-400顺利下线,手握428架fcnb—200系列机型订单的腾飞沪南厂的市值进一步飙升到4800亿港元。

    而将fcnb—200系列机型转移出去的腾飞秦岭南麓厂,则从2003年开始全力为空军生产运—18nb大型运输机。

    从而形成了一东、一西,一军、一民,两大飞机制造基地,如同两双臂膀支撑起中国腾飞迈入21世纪的主流核心业务,那便是大吨位的军\\民航空器制造。

    直到此时业内人士才算明白,庄建业当初为什么会把人见人烦,毫无价值的沪南航空制造厂给收入囊中,原来早在当年空军就已经着手扩充自己的战略运输机机队。

    结果当时空军一番调研后发现,国内的产能实在有些拉胯,航空工业集团的运—8系列就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

    关键是中国腾飞的运—18nb同样不如预期,这也是没办法,腾飞秦岭南麓厂民用的支线客机、改进的特种飞机以及军用运输机放在一起生产不说,而且相互之间的排期还非常的别扭。

    至于原因也是无奈,中国腾飞发展至今虽然没有历史包袱,但同样也没吃到历史红利。

    就比如说土地,中国腾飞根本就没法子跟那些从建国时就起家的老航空生产厂比,偏偏那些适合航空制造业落地的好地方都被老厂子占去了,中国腾飞想要新建一个大规模的航空制造基地,转移产能都做不到。

    偏偏这个时候,航空工业集团将沪南厂当成包袱甩出来。

    设备、人员、管理什么的都不重要,关键是沪南厂自带了徽省提供的大片土地,而且徽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向东可借力魔都的经济火车头,向西能够依托九省通衢的便利,自身的高校水平也非常优秀,可以说是天生的航空制造基地。

    于是庄建业在得知空军不满国内航空制造方面的产能,准备再从俄国进口一批伊尔—76应应急后,便主动找到了空军,希望他们能够给中国腾飞一到两年的时间。

    空军当然不可能亲信庄建业的承诺,庄建业也不含糊,直接给了空军一份对赌协议,承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释放秦岭南麓厂的产能,使其成为空军大型运输机的专用生产基地。

    如果完成不,将向空军支付伊尔—76运输机的全部采购费用和维护保障费用。

    随后拿着空军的对赌协议找到徽省地方政府,联合当地的高校和职业学校,引入地方资金的同时也解决了职工队伍的来源问题,随后便是注入启动资金,运作融资上市。

    一番操作下来,庄建业只用了区区20亿人民币的资金就撬动规模上千亿的宏达项目,从而完成了军\\民复合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