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时 局
虽然公孙瓒对于刘备的要求很感困惑,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毕竟,现在的刘备是他的左膀右臂,仅从对付刘虞这一件事情上来看,刘备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远远的超出了公孙瓒本人的能力范畴。 马上就要对付袁绍了,无论怎么看,刘备都是用得着的。 因此不管刘备要做些什么,公孙瓒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 公孙瓒现在是幽州刺史,且还被天子敕封了拥有节制四州的权力,因此,这护鲜卑中郎将和扶匈中郎将的职务,公孙瓒是有资格自己进行任命的。 刘备被公孙瓒同时任命兼此两职! …… 消息传回到中原的时候,差不多也正是陶商回到了彭城的时候。 陶商暂时不能回金陵城。 眼下陶谦病重,彭城随时可能出现变数,陶商必须得留在徐州本土主持大局。 金陵的大部分兵将,都被陶商调遣了回金陵城驻防整顿,但他却把最精锐的虎卫军和丹阳精兵这两支兵马留了下来。 同时陶商还留下了郭嘉,许褚,赵云,太史慈四人在彭城协助他。 陈登和其余的将领返回金陵城布防,在他临行之前,陶商让陈登给韩浩传个话,让他将张机从金陵城给请到彭城来为陶谦看病。 数日之后,张机抵达了徐州,陶商不敢耽搁,随即请他为陶谦诊断。 对于陶家兄弟来说,张机的诊断成与否,是陶谦能否康复的最后希望。 毕竟,就诊治内疾来说,张机可以称的上是这个时代的医学标杆人物,华佗也未必能比得上他。 “张神医,我父亲的病,如何了?” 迎着陶商和陶应期待的目光,张机的表情显得很是沉重。 “陶君寿元将尽,体亏内损,多年来又多烦躁,伤了心脉和神脉,在下只怕是无力回天的……不过若是适当的以药物进补,或许还可以稍延寿数,但具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却是需看天意了。” 听了张机的话,陶商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断绝了。 与陶商的城府相比,陶应显然还是差了不少磨炼。 这孩子一把抓住张机的手,焦急的跳脚道:“你胡说!我父亲的身体一向硬朗!哪里会突然就会没了寿数?你胡乱诊治,还算是个什么神医!” 陶商伸手拽开了陶应,冲着他摇了摇头:“二弟,不可无礼。” 张机很是能够理解陶氏兄弟现在的心情,面对口不择言的陶应,他并不恼怒,只是苦涩一笑,无奈的自嘲道。 “在下着实是已经尽力了,二公子……神医之称也不过是世人胡乱叫的,当不得真,在下根本就不是什么神医,就算是,神医也不是神仙……生老病死,非人力所能挽也啊。” 陶应的眼泪瞬时就下来了。 陶商心中明白,以张机的心性和慈悲心肠,若是能够救治陶谦的话,他一定不会放任不管的。 张仲景说的很对,医者毕竟只是医者,不是阎王爷——能治病,却不能治命。 “二弟一时情急,出言多有得罪,张神医别往心里去……麻烦您帮家父开药吧。” 张机道了声“诺”,随即去寻笔墨,开始一味一味的出药方。 陶商一边看着他开药方,一边道:“神医,咱们金陵城,现在官学中的医科,弄的怎么样了?学子可还算多?” 自打陶商将张机扣在了金陵城后,金陵城便由郡守府出资,一手建立了官学,并在其中设立医署。 这名誉校长的职位,自然是陶商本人担着,但医署本院科目的总管,却是张机了。 张机闻言笑道:“还好吧,人数不少,不过前来所学者皆平民,士族中的子弟却几乎没有……” 这一点早在陶商的意料之中。 在这个时代,能当官谁还会去看病? 他轻轻一笑道:“士族中人不愿学医,乃是平常之事,无碍……平民来学,只要是资质好、身家清白者,皆可酌情而录,交不起学费的……回头你去找张纮,由郡内出资管着便是……几个学医的学子,我金陵城,还是养得起的。” 张机听了,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心中还是蛮感动的。 现有的士族中人里,能够如此理解并推崇医道的人,除了自己之外,恐怕也就只有陶商了。 药方开好之后,张机立刻就去抓药了。 陶应心中惦念着父亲,也屁颠屁颠的跟着张机一起去。 其实陶应跟着去,除了添乱之外,根本帮不上什么忙,但陶商还是任由他去做了。 即将失去父亲的痛苦,只有他这个当局者,能够理解陶应的心情。 但他却不能和陶应一样的任性耍疯,眼下徐州还有一大摊子事,需要他出面解决。 陶商去了议事厅,正厅内,已有金陵城和彭城的诸多文武在等着他了。 郭嘉向陶商呈递上了校事府的奏报,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刘备已经被公孙瓒任免为抚匈中郎将兼护鲜卑中郎将,全权负责对异族事。 陶商静静的看了那份奏报一会,突然道:“刘玄德,着实是个聪明人,他若是与公孙瓒继续混在一起,对自己的名声实在没有好处,眼下的他也只有前往异族地,以外使的身份进行交涉,若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大汉解决鲜卑和南匈奴的部分威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能落得个民族英雄的美名……如此,或可抵消害死刘虞帮凶的恶名。” 郭嘉唏嘘不已,道:“刘备此人,是个心思缜密的人,虽无基业,却有本事,他当了对北地异族的中郎将,会不会勾结外族入侵内地,为祸我中土?” 陶商沉思了一下,突然开口道:“绝对不会!” 众人闻言顿时楞了。 这小子,怎么会对刘备这么有信心呢? 郭嘉疑惑的看向陶商,道:“太傅为何会这般肯定?” 陶商闻言笑了笑,道:“我知道刘备是个有野心的人,但野心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大志气!有野心并不是坏事,每一个人都有野心,但有的有野心的人做事没有底线,那就不可取了……可我觉得刘备不是那样的人。” 顿了一顿,陶商继续肯定道:“刘备有枭雄的潜质,他会用心卖力的对付天下众诸侯,但他绝不会去祸国殃民。” 虽然不明白陶商为如此肯定,但郭嘉等人还是对陶商的话认可了。 并不是他们认可刘备,而是他们认可陶商的眼力。 虽然不晓得原因。 有一些话,陶商没法跟他们说的很明白。 刘备是枭雄,从某一些方面来看,他也确实是个英雄人物。 公孙瓒的师弟,陶谦拱手让国,与吕布称兄道弟,和曹操青梅煮酒,让袁绍折结相迎,被刘表引为同宗,让孙权以妹相许,让诸葛亮鞠躬尽瘁。 白手起家到令天下豪杰倾心结交,刘备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入人心,让人敬佩。 这样的男人,他最多会成为一个心思狠厉的枭雄,但绝不会成为祸国殃民的畜生! 陶商相信刘备是有底线的。 但陶商即使知道刘备有他的闪光点,也不得不去使劲的祸害刘备。 凭心而论,陶商上一次祸害刘备,甚至比对付曹操还要卖力的多。 而且当时的刘备,对陶商并不敌视,但陶商的出手依然狠辣。 这不是因为他对刘备有什么个人的成见,而是为了大局,不得不去做的。 在陶商的认知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刘备和孙权,甚至包括诸葛亮和周瑜在内,都属于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若是没有他们在赤壁之战的负隅顽抗,当时的中土很有可能会在建安十三年之后,就迎来了一个新和平时期的到来。 而因为他们个人的与想要证明自身价值的行为,使得本已经接近一统趋势的天下,辗转成为了三国分立的局面,无端的将内战消耗生生的延续了七十二年之久,几乎长达一个世纪。 这一个世纪里死去的人!倒退的社会生产力!衰弱的经济发展!根本就估算不出。 刘备这个人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且他心中也确实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他的这些优点,陶商是很欣赏的。 但他的这种百折不挠,对眼下的社会来说,是克期完成大一统的严重阻碍。 不管刘备是枭雄还是英雄,历史证明了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可以一统乱世。 但他却是一个能够延续乱世的重要因素。 所以陶商对待刘备的手段,可谓出奇的狠,甚至狠的有点让陶商自己都觉得刘备可怜。 为了尽早的结束乱世,陶商不得不这么做。 “继续派人监视刘备的动向,有什么消息,随时向我禀报。”陶商对郭嘉吩咐道。 陶商对刘备上心,郭嘉早就知道,因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还有一件事。”郭嘉继续对陶商道:“袁绍回了邺城之后,一边命高干继续安抚并州各郡,征召兵勇,一面命长子袁谭为都督,调集兵马,往驻平原。” 自从刘备离开了平原之后,此地一直陷入了真空状态,如今袁绍先发制人,派遣长子抢先率兵驻扎,其意可谓是不言而喻。 陶商一边摸着下巴一边道:“袁谭驻扎平原,如此看来,袁绍是要对青州动手了?” 郭嘉拱手道:“正是如此。” “那就火速派人通知公孙瓒,陶某眼下需要消灭臧霸,再一统整个扬州,抽不出精力管青州的事。” 听到陶商提起了臧霸,曹豹站出班,向他拱手道:“大公……太傅打算如何对付臧霸?” 陶商笑了一下,道:“原先不对他动手,是因为我们没有过硬的实力,如今咱们徐州和金陵城,要兵有兵,要将有将,直接出兵琅琊郡,臧霸若是识相,自然投降,若是不服气……直接碾压过去便是。” 陶商很少会对敌手进行如此直接的强取策略,这在众臣看来很是惊奇。 唯有郭嘉心中明白。 眼下时局紧张,徐州四面皆敌,留给陶商的时间不多,所以必须开始大刀阔斧的使用强硬手段。 想到这,郭嘉出班谏言道:“郭某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打臧霸一个措手不及,迅速的平定琅琊郡,但就是怕太傅以及令尊,不肯答应……” 陶商看向他,道:“说说看?” 郭嘉清了清喉咙,笑道:“陶君想在下个月出味太傅举行大婚,大婚之期,乃是整个徐州的大庆之日,以郭某度之,臧霸绝对不会想到我军会在太傅大婚的时候,对开阳展开进攻的……” 陶商闻言恍然:“这是个好主意啊!” 郭嘉尴尬的笑了笑,道:“问题是,婚期之内动刀戈,这事……陶君能答应吗?”